网络上有个被疯转的“大白菜排毒法”——大白菜,以叶为主加水煮,不加油盐,可适量放少许辣椒或是去皮生姜,白菜要煮得烂一点。每天肚子饿了就吃,连吃三天,不吃别的。第三天除了吃白菜叶可再喝些白菜汤。微信上称,如此“吃了以后会排出宿便……坚持21天以上的人会排出五种颜色的大便,那是把五脏里的毒都排清了。”医生点评:无稽之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黄献钟首先肯定了大白菜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和维生素,能润肠通便,帮助消化。但以此为主食、不加油盐会造成人体含钠量过低,四肢无力“瘫”在床上。正常人按照这个吃法,几天后,人体内就会因缺盐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会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甚至可影响心肺功能,导致生命危险。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肌肉痉挛、视力模糊等症状。这样一来,人很可能会“瘫”在床上不能动弹。而且,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白菜性微凉。中医认为脾胃虚寒者,多吃白菜易引起恶心、腹痛、干呕等胃肠不适。还有其他类似于“改变酸性体质,把命捡回来”等毫无科学性的微信养生文。其实我父母很少关注这类“伪科学”,几乎也不会给我转发那一类的消息。但在我生活中,阿姨、姑姑、姑妈、舅舅等等一类人都对微信里的那些“伪科学”崇敬不已。有时候会刷屏一下子发很多条,还不停地转发到我们的家庭群聊中,告诫我们这些小辈一定要看看,要注意哪些可以吃、那些对身体不好、哪些搭配是致命的。有段期间我学业重,总是熬夜,导致身体有点不好。我的一位阿姨听说了之后就连发了四条微信状态给我。大概就是“女孩子必须知道的几件事”、“这样吃,美到八十岁”、“这几种食材搭配保你一晚好梦”、“你还在熬夜吗?快看看这些吧!!”“神奇的民间秘方,全世界只有10个人知道,再不知道就晚了!”……这一类夸张标题的微信文。我点进去看,然后转发给我一位学医的同学,问她如果按照上面的搭配来吃,是不是就可以身体倍儿棒了。她发给我很多“汗”的表情,说:“大姐,你好歹是个大学生,这点判断力都没有吗?”之后她向我仔细解释了其中了一两道搭配食材,其实就是很普通的家常菜,并没有那么多功效,而且有些混乱的搭配反而适得其反。我就把这些对话截图发给我的阿姨看,想告诉她不要那么相信微信里的“伪科学”,但她不仅不领情,反而怪我不懂它的好意。阿姨说:“这些都是权威微信公众号发的文章,里面也写了专家,专家说的话怎么可能有假?”我哭笑不得。其实我们先仔细分析父母辈为什么会那么相信微信里的伪科学?人年纪大了之后,都会越来越注重养生。想要一个好的身体,想要生活健康,希望家人都健康长寿。就是很简单的心愿。我在和父母沟通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很明白地跟他们说,我懂他们的心情,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对那些伪科学崇敬无比。要让父母觉得自己被理解,而不是被指责,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有位同学是医学生,回家跟爸妈说起这个问题就非常激动,说父母是不是文盲,连这么简单的骗局都看不清,居然会相信那上面的方法可以让言延年益寿、百病离身。父母也是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长辈的角色,即使我们现在长大了,他们也有自尊心,也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在他们面前太过趾高气昂。有时候这样激动地沟通方式反而适得其反,试着静下心来,态度好一些、语气好一些,尝试着好好沟通,这才是第一步。第二步,利用权威的反面新闻。现在网上类似人民日报的权威媒体已经对微信伪科学报道了很多遍,上面提及的反面案例都很经典。有人按照微信文章里的指导乱用药物,有人胡乱搭配所谓的“治病小技巧”,最终送进医院的例子屡见不鲜。先把这样的例子讲给父母听,让他们心里有个底。然后再把媒体报道的那些关于伪科学的文章给父母看,让他们知道现在的众多养生公众号都打着“养生”的名号在做营销,这是典型的欺骗营销。第三步,科学分析。最好能举养生文中的一两个例子出来,科学分析这样为什么是不合理的,以及如果长期按照这个方法做,会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危害。相信这样一步步下来,父母一定会慢慢改变对微信伪科学的看法。其实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微信伪科学的被传播者,比如看见某个朋友转发了,他们也忍不住想转发。唠家常的时候有人提起,周围人都信誓旦旦说这个办法超级好,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那父母自然就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也是没办法的。所以不能太过责怪他们会相信那些伪科学,作为子女,好好劝导他们就是我们的责任了。让父母知道我们很爱他们,所以希望他们不要被微信里的那些伪科学欺骗。多关心他们的身体,也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让他们担心,才是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今天文章推送的封面图是一位妈妈牵着孩子,上面写着一句话:“就像你们当年牵着我们一样。”越是长大越发现,学会好好说话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爸妈无时无刻不在希望我们好,其实我们也一样,同样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好好和父母说这个问题,相信多少都会有所改变,父母也慢慢到了“开始更听我们的话”的年纪了。
整理网友回复
说句实话,有些虽然是营销号传播的伪科学,但是看起来,真是觉得事情挺真的,别说是咱们的父母的年龄,就是我们很多年轻人看到了,有些看着都信以为真,都可能在朋友圈转发的。有些看起来真的辨别不出来真假,朋友圈也是给最亲的人看的,我们看到什么以前不知道的新闻大多数都想迫不急待的告诉我们的亲人朋友。虽然他可能是假的,但是我们真的信了。我觉得不能说是劝我们的父母不发这样的东西,应该是大家行动起来,如果发现什么事情是假的,站出来,及时告知,减少播散,或者网络监管部门引起重视,不要让这样的假信息播散起来。
整理网友回复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微信伪科学的被传播者,比如看见某个朋友转发了,他们也忍不住想转发。唠家常的时候有人提起,周围人都信誓旦旦说这个办法超级好,这篇文章说得很有道理,那父母自然就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这也是没办法的。所以不能太过责怪他们会相信那些伪科学,作为子女,好好劝导他们就是我们的责任了。让父母知道我们很爱他们,所以希望他们不要被微信里的那些伪科学欺骗。多关心他们的身体,也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让他们担心,才是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
整理网友回复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很多人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时间都会时不时的低着头去看手机,成了名副其实的“低头族”。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下班了又成了“低头族”。我觉得孩子可以适当的找父母谈谈,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而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关爱和呵护,而不是成为“低头族”。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孤单、无助的,手机、网络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发育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做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整理网友回复
说句实话,有些虽然是营销号传播的伪科学,但是看起来,真是觉得事情挺真的,别说是咱们的父母的年龄,就是我们很多年轻人看到了,有些看着都信以为真,都可能在朋友圈转发的。有些看起来真的辨别不出来真假,朋友圈也是给最亲的人看的,我们看到什么以前不知道的新闻大多数都想迫不急待的告诉我们的亲人朋友。虽然他可能是假的,但是我们真的信了。我觉得不能说是劝我们的父母不发这样的东西,应该是大家行动起来,如果发现什么事情是假的,站出来,及时告知,减少播散,或者网络监管部门引起重视,不要让这样的假信息播散起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