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作为轻应用程序很可能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小而快的,但我们认为它不会取代所有的App。微信小程序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小应用程序问题,重点是灵活、快捷、用完。据统计,首批上线的小程序就有三百多家,掀起了一阵热潮,但从趋势上看,小程序目前的活跃度一直在下降,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入口不容易找到,浪费用户时间;二是一部分用户在尝鲜之后就回归到了原生App,因为原生App的体验可能更加丰富。由此也可以看出,App们在一段时间内还是相对安全的。
同时小程序可能会给微信带来一些AppStore的功能,稍微分流一些应用获取方式,但也很难替代App store,原因还是那一点,微信小程序主要还是解决小应用问题。从发展上看,目前热度下降,但微信小程序未来的应用空间仍然很大,其价值也需要时间检查。
以下是小程序的小价值:
一、用户角度
对用户来说,小程序接触到PC网页、公共编号、H5、APP无法接触的地方,总而言之,它的诞生是帮助用户解决特殊需求,如用户没有时间,想控制手机内存空间,不想下APP等尴尬applet降低了低频服务类APP的使用门槛,需要使用时打开applet,用完后关闭,不占用手机内存,不想使用也可以删除。这个用完后马上走路的特征正好满足了用户使用低频服务类APP时的需求。例如,购买票时打开小程序,购买票后关闭,使用时打开,避免APP在手机上占用内存。
2、使用在线服务时。小程序的在线价值最受关注。因为用户在线消费的需求是快速、灵活、用完就走。例如,在餐厅订购,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访问小程序,立即完成订购,无需下载APP,无需关注公共编号,无需排队等餐厅服务员,同时加载速度比H5快,支付方式比H5方便,对用户来说
3、满足特殊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时。个性化的需求可能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但为了这一小段时间下载应用程序,用户经常感到疲劳。例如,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今天想看这部电影,下一个播放器,明天想看那部电影,下另一个播放器,这个时候用小程序看电影的话,就能完全切换,手机上没有必要下一堆视频播放器。
二、APP角度
结合小程序对用户的价值来看,小程序对于APP来说有好也有坏,我们分类来说。
1、对于低频使用尚未发展的APP来说小程序是件好事,微信提供便宜易用的资源,与数百万移动用户接触。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无论如何都不能拥有自己的APP,或者有APP,但是没有波澜,APP本身可以使用的频率也很低,使用小程序的话,用户的时间会增加,市场营销的机会会会增加,首先利用小程序进行市场营销
2、对于高频使用的APP来说,虽然没有卸载的忧虑,但是在损失一定的市场营销、高体验的用户时间,需要与多个渠道带来的利益进行权衡。因为谁也不知道小程序是成为他们的渠道,还是为小程序做嫁妆。
3、中间的夹层,即的使用频率一般,简单的工具类APP来说,小程序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以上提到,小程序最适用的场景是低频服务刚需,小程序很可能会夺走这样的APP的用户。
三、线下商家角度
而对于商家来说,微信小程序很大一部分的价值来源于微信,微信将庞大的用户精准导流给商家,还能轻松为商家提供用户的喜好等信息。此外,据小程序团队介绍,小程序将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些新的调整,以打开更多的场景,降低访问的开发成本和门槛。例如,用户可以在微信发现小程序中的附近的商店中找到附近的小程序,这样用户就可以更容易地看到附近还有哪些小程序,所以小程序会给商家带来更大的客流。那么有人认为小程序大部分的价值隐藏在“线下”,也是不无道理的。
结合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会比较有价值的小程序有以下几种类型:
1、O2O服务小程序
以餐馆为例,对他们来说做一个app相对不现实,而现在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接入小程序,立马就能看见菜单,从而完成点菜,购物等交易。不仅如此,消费过后还会留存用户信息,相当于微信直接给商家对接了会员体系,然后通过微信轻松地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偏好,针对性地做推荐、诱导购买、会员优惠等。
2、公众号 小程序
对自媒体来说,小程序的玩法远超我们想象。
首先公众号的变现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除了贴片广告,用小程序开展教育培训也是一种可能;用程序代替H5进行营销推广也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模式。最值得期待的是,公众号 小程序做电商,本来很多公众号做电商变现,有了小程序之后对公众号来说更加方便了。
而企业号则可以把小程序作为一个入口,再把流量引回公众号。
3、 工具类小程序
工具类的小程序最适用的场景应该是“刚需”“低频”,当用户没有安装App,也不想安装APP,但又想体验在线预订,不想排队,不想支付现金的时候,工具类的小程序就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了,比如到了汽车站、到了酒店前台的用户没有安装APP的用户也能通过小程序达到目的。
4、生活服务类小程序
生活服务类小程序与工具类似,但生活服务类小程序应用场景丰富,使用频率也高于工具类,最主要的特点是及时
、、、、、、、、、、、、、、、、、、、、、、、最近看不到20篇分析,感觉没有说明问题。从连接人与服务角度,力求说通透:
问题原点:普通人活着,需要哪些服务?
一个人的一天:早上出门打车,交通服务;中午点外卖,订餐服务;晚上吃完饭看电影,订票服务。这些服务都是比较高频的,微信整合,但是张小龙发现还有很多低频服务是无法覆盖的。如:
停车,洗车,汽车保养,汽车维修,汽车保险,二手车买卖;
租房,买房,出租房产,售卖房产,房屋装修;
保洁,水电气宽带维修,家电维修,洗衣,皮鞋皮包皮衣护理,手机维修;
美容,美甲,美发;
疾病咨询,挂号,问诊;
旅游订火车飞机车票,订酒店,订景点门票;
以上这些服务有几项特点:
1. 种类杂而多,与汽车有关的就有5项以上,与房产有关的至少10项左右。
2. 低频,每项你可能一个月只用一两次。
3.在线服务方便,以更多的在线形式存在,在线化程度低。
这些服务很多,消费金额合计非常大。二手住宅的买卖、汽车的维护等,这是一千亿到一兆的市场。中国社会的服务消费金额超过淘宝天猫为代表的商品消费。
另外你注意看,其实这些服务领域就是前几年大热的O2O。O2O除了几个高频的创业公司美团、饿了么、携程去哪儿跑出来以外,大多数公司要么阵亡,要么不温不火。
小程序可能是这些低频应用的解决方案,是连接人和种类繁多、消费低频服务的解决方案。
同时这些也都是线下服务消费场景,与支付关系密切,小程序将持续对支付宝形成极大威胁。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75037亿元,支付宝以市场占有率为55.4%,财付通以市场占有率为32.1%,两者差距缩小。
一季度后,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90419亿元,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0.42%,财付通份额上升到38.12%。第一季度上升了6分,微信的支付这样扩张了1、2年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支付式微,失去权力侮辱国家。马云最好不要到处吹牛,低头看自己的漏洞。
时隔半年多回顾这个答案,发现小程序的发展趋势与我以前的判断基本一致。昨天发表的阿拉丁微信小程序TOP100排行榜,前20名的大部分与生活服务类有关。
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微信搜索未来知识图谱(ID:futureknowledge),回复“投资未来”获取《未来五年,这7个行业将爆发性增长》
添加客服微信